Activities

Kunshan Digital Humanities - Micro Film Script

This is a student-led microfilm about Gu Yanwu, a brilliant thinker, scholar, and historian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

Director and Co-editor: Yuxuan Leng

Only Chinese version:

第一幕

时间:公元1678年 地点:顾炎武府邸门前

(熊赐履的随从上前叩门) (顾炎武的侍女开门) 侍女:(*行汉礼)熊大人。 熊赐履:先生可在家中? 侍女:(想起顾炎武的交代)先生方读书斋中,恐不便相见。 熊赐履:某(用下官亦可)屡次拜访,诚有唐突。然实有要事相商,事关天下,不敢不勉力。先生当亦知之。还望传达。 侍女:(为难)这…… (顾炎武从侍女身后出) 顾炎武:熊大人,顾某微介书生,不敢当此重意。况寒舍鄙陋,难容贵客。念此,故几次相推。然既事关天下,顾某亦不敢辞。请进。 熊赐履:(提起衣摆迈入门槛)先生言重了。 (看了随从一眼,侍从上前呈上礼物) (顾炎武见此情状,伸手微挡) 顾炎武:(不卑不亢)熊大人,顾某素清正自守,此般厚礼,不敢消受。大人收回罢。 熊赐履:(立刻应变,拱手)先生高风,某甚敬仰。 (两人进入顾府)

第二幕 时间:公元1678年 地点:顾炎武府内 书房

熊赐履:(向皇宫方向作揖)圣上开明,有感于选贤不论满汉,特诏开博学鸿儒科特试,以招纳汉族学士,录者授翰林院官。先生资质名望俱非凡,倘若有意,必不试而中。他日必如大鹏举,乘青云而直上,作为不可限量啊。 顾炎武:(大怒)大人若所为此事前来,便不必再言! 熊赐履:(摇头,诚恳)先生三思。明气数已尽,死守又何益?先生素倡为学“经世致用”,某深以为然。何不以有用之才经世以致用,谋福德于天下?望先生为天下着想。 顾炎武: (义正言辞,手在袖中握紧)顾某自幼濡慕忠贞节义,长则以此立身。且先妣殉国前所教诲,字字句句凝泪泣血,顾某未敢须臾忘。大人满口天下大义,实为满清说客。以夷代夏,亏于大节,岂非欲致顾某于不忠不孝之地?况所谓天下,不过一朝一国之社稷,非万民之天下!顾某七年前拒修《明史》之言,于今亦如是。“果有此举,不为介之推逃,则为屈原之死矣!” (伸手)大人请回吧! 熊赐履:你… (气急反笑)好一个不为介之推逃,则为屈原之死! (熊赐履拂袖而去。留顾炎武一人在书房,原作愤慨激昂之状,左手紧握,骨节泛白,接着慢慢颓靡,手指松开,背影凄凉)

第三幕 时间:公元1678年 地点:顾炎武府内

旁白:公元1644年,清兵入关。崇祯帝自缢于煤山,明朝覆灭。昆山千灯镇人顾炎武,从戎弃笔,率众结社,奔走抗清。然起义皆不举,城破家亡,母自尽殉国。后屡陷囹圄,漂游南北,“往来曲折二三万里”,十谒明陵。康熙十年,清朝遣翰林学士熊赐履请纂《明史》,顾愤然而拒。十七年,开康熙词科,录者授翰林院官,以收纳文士遗民。

(顾炎武在书房案旁窗前沉吟,忽闻旧朝之曲,一怔,表情茫然了一下,待确认真切,皱眉沉吟,循声而去,穿廊而过,琴声渐响。) (侍女抬头见到顾炎武半边身体在门后,停止弹琴,起身款款行礼) 侍女:先生。 顾炎武:(步入房间,指着琴)为何奏前朝旧曲? 侍女:(蹙眉垂眸)奴婢见熊大人拜访后,先生时时郁郁出神,行坐皆不着意,想是又起故国之思。遂奏故曲,冀以唤起旧时二三乐事,稍为纾解一二。(感受到顾炎武伤痛之情,抬眼,略张嘴,略带急切)可是惹先生伤心了?实在奴婢思虑不周,冒犯先生! 顾炎武:(叹气,神情和缓)你一心为我,何来冒犯一说。 (音调降低)你尚年少,未身经国破家亡之事,自然难生感触。而我……亡国之人,身似浮萍,漂泊日久。如今再闻旧曲,声声溅泪惊心。 PS.此处有对自己称呼的变化,“我”显得更亲近随意

(望向院中松树)木能常青,人何以堪…… (有向侍女讲解的意思)明,(停顿),虽有阉党专权之乱,然道统、伦常未断,亦有文人志士起而效国。先王之教在仁义。今生灵涂炭,同室操戈,君臣易位,剃发易服而断道统。仁义何存? (说着,自己陷入回忆,表情逐渐柔和)彼时……亲人俱在,先母晨织,夜与两幼弟及我秉烛共读。每至夏夜纳凉,月悬松枝,书声琅琅,则四下虫声相和。我年少乘意游学,入复社,志为经世致用之学。遍览史乘县志,慷慨申明郡县之弊。(笑)同窗元公与我皆特立耿介,时人以“归奇顾怪”戏称。 (停顿,落寞)今与元公参商永隔,独行踽踽已五年矣。复社离散,昔日故交多应博学鸿儒之试,苟且剃发仕清。(字字凝重)我岂不知个中艰酸无奈?(突然激动)只是顾某尚有一捧赤血、一颗丹心,宁血溅五步,不愿折断脊梁! (短暂沉默) (愈发低沉)当日常熟城破,(略哽咽,似不忍言)两幼弟遭戮,母忠烈殉国。后我四海漂泊,与荆人聚少离多。(叹气)荆人素体弱,又几经波折磨难。今秋气砺冽,不知可曾犯旧疾?前日所寄之信,不知何时方能送达…… 顾炎武:可国已亡,又何来家…… (一边离去,一边喃喃自语)

第四幕 时间:公元1678年 地点:叶方蔼府邸 书房(叶方蔼字子吉,顾炎武字忠清)

(熊赐履在书房内踱步) 熊赐履:(叹气)前日我往谒顾亭林,以博学鸿儒科劝其为朝效力。未料其七年未尝移志,仍死守所谓“不事二姓”之理。然以其才干,若愿出仕,前程自不必论,于朝于民实有大益。此有益于天下也,先生为何不懂?我深憾于此,且惶恐辜负皇恩,这几日茶饭难思。 子吉,你与顾亭林同乡,且深明事理,可否相劝一二? 叶方蔼:(恭敬)下官不敢自比有明珠之才,但当年倘若无大人识珠慧眼,便无今日之子吉。忠清素性耿介,非为着意冒犯,还望见谅。至于大人所托,下官必当倾力一试。 熊赐履:(欣慰)子吉谦虚。今圣朝登崇畯良,以君之资质,虽无我举荐,亦自有扬名日。此事便托付于你罢。 (熊离开,叶独立书房) 叶方蔼:(内心独白)忠清不事二姓之志,我何尝不知,何尝未有?国破家亡之恨,亦未敢相忘。只是江山移姓之势,已非人力可翻覆。守节自困,至死终不过楚囚相对,汲汲顾影,于己于天下何益?易姓改号,是谓亡国,此乃肉食者之谋。然若礼崩乐坏,民不聊生,此天下之亡,匹夫亦有责焉!此非君之言乎? (提笔书写)

第五幕 时间:公元1678年 地点:顾炎武府邸 书房

侍女:先生,礼部侍郎叶方蔼大人有信一封。 顾炎武:(略露喜色)原是旧友。许久未通音信,不知子吉近况如何? (拆信)

顾炎武:(痛心,大怒,把信掷于地上)子吉岂可劝我出仕效清!本以为同为南冠楚囚,未想竟是“遗民唯有一人存”。(沉声,略带颤音)昔日同袍击揖而誓,今俱已效刘禅之乐了!但顾某此心耿耿,如精卫啼血至死不悔, “大海无平期,我心无绝时”!

旁白:公元1678年,友人叶方蔼相劝仕清。顾炎武三度致书,直言“耿耿此心,终始不变”“若必相逼,则以身殉之矣”,以死拒荐。

第六幕 时间:公元1680年 大事件:顾炎武之妻亡故,秋

地点:顾炎武书房,室内昏黑 顾炎武:(手持告知妻亡的书信,微微颤抖,满目茫然,喃喃)从此生死两茫茫……夫妻永隔,旧友离心,家国具亡,伦理崩坏。顾某一未能保全家人,二未能反清复明,三未能申道统于天下。天地苍茫,安得方寸容身之所? 如今所余不过一支枯笔,满鬓霜发罢了!孑孑此身,唯有xx(侍女的名字)尚关怀一二…… (听到门被推开的声音,阳光随着门开照亮一块区域,但顾炎武处仍是昏暗的) (顾炎武回头)

侍女:(长揖不起,略带哭腔)先生,数日前家兄来信,言家母重病不起,恐怕只在朝暮之间。奴婢长侍先生数年,担忧他人难以照料周全,念此故迟迟未定归期。但母亲危急,奴婢惶惶不可终日。故……特来请辞还乡。秋寒侵体,还望先生(停顿)多自保重!

第七幕 时间:公元1680年

地点:顾炎武府邸 大门 (有叩门声,顾炎武独自缓慢行至门边开门,门外是叶方蔼) 顾炎武:叶大人。 叶方蔼:(诚恳,哀切)忠清,我前日听闻令正之事,备感痛心。心中挂念不下,前来看望。还望……节哀。 顾炎武:(冷峻的脸色略微松动,垂眸叹气)请进吧。

地点:顾炎武府邸 正厅 (二人简单餐食,期间叶方蔼不时和顾炎武搭话,顾炎武简单回复几句,略显疲惫苍老之态) 叶方蔼:忠清,当年我劝…… 顾炎武:(打断)若是当年之事,便不必再提。 叶方蔼:事到如今,你仍未起丝毫出仕之念?以君之学识才干,不应湮没至此啊。 顾炎武:(沉默) 叶方蔼:(痛心,诚恳)国虽已亡,可天下尚存,百姓尚存啊。 (顾炎武闻言略茫然,表情挣扎,随即抿唇陷入沉思)

第八幕 地点:顾炎武府邸 庭院 事件:叶方蔼走后,顾炎武陷入了久久的沉默。过了一会儿,他从衣袖中取出一把小刀,踱步到庭院中。看着庭院中常青松树,垂眼削下了额前的一缕头发。

尾言字幕:顾炎武晚年焚膏继晷,笔耕不辍,以著书立言,兴复仁义伦理于天下。治经考证,开清代朴学之风。康熙二十一年正月初四,卒于山西曲沃。至死未仕清。